必赢优惠y272net

理论学习专栏


袁家军:合心合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来源: 作者:编辑:樊朝刚    时间:2019-04-11

    全省教育大会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系统总结了我省教育事业发展的成就与经验,深刻分析了我省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从党的创新理论引领、改革创新推动、实施高等教育强省战略、培养新时代好教师、加强党对教育的全面领导等五个方面,就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作出了全面部署。全省教育系统和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领会、切实抓好贯彻落实,聚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率先高水平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主题,合心合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推动教育现代化继续走在前列,到2022年总体实现教育现代化。

具体目标

一是学前教育补短提升,加强托育服务供给,普惠性幼儿园比例达到90%以上,有效缓解“入托难、上好园难”问题。

二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化水平全面提升,城乡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基本实现,50%以上的县建设成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基本解决“有学上、上好学”问题。

三是高中段普职协调特色发展,普通高中实现特色化、多样化高水平发展,就读优质职校的中职学生比例达到80%,中职毕业生升入高校的比例达到50%以上。

四是基本建成高等教育强省,全力支持浙江大学建设世界一流综合性大学、中国美院建设世界一流美术学院、西湖大学建设世界一流创新型大学;“双一流”大学达到5所以上,高水平大学达到10所左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4%50个左右学科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标准,一级学科博士点达到140个,研究生培养规模进入全国前8位,努力让更多的浙江孩子在家门口读上好大学。

实现上述目标,重点要抓好四个方面工作:

加快补齐教育短板

补齐学前教育的短板。

一要破解“入幼难”。《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学前教育深化改革规范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2020年公办园在园幼儿占比要达到50%。各市县要承担起学前教育的主体责任,低于50%的县(市、区)要采取措施,尽快达标。解决“上好园”问题,关键是要大力发展普惠性优质民办幼儿园。我省民办幼儿园数量占66%、入园幼儿覆盖面57.3%。只要符合安全标准、收费合理、家长放心的民办幼儿园,就是普惠性优质幼儿园。各级财政和教育部门要坚持民办公办一视同仁,逐步提高普惠性民办园的财政支持标准,让更多的民办园成为普惠性优质幼儿园。

二要破解“入托难”。各市县要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社会各方共同参与的托育服务机制,支持有条件的幼儿园延伸开展托育服务,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各类托育服务机构。研究出台托育服务的政策,开展试点工作,把各地的好经验好做法在全省总结推广。

补齐义务教育的短板。

一要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全省在城镇中小学就读的学生比例高达87%,高于城市化率20个百分点,但全省学生百人以下的乡村小规模学校还有321所,城乡教育资源供给的区域性、结构性矛盾十分突出。各市县要加强城镇义务教育学校布局规划建设,将其纳入城乡规划并与土地开发建设同步实施,满足学生就近入学需要。要加快改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硬件,探索优质城区学校牵头组建城乡教育共同体,完善公办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制度,扩大优质教育覆盖面。

二要解决农民工子女就学问题。2018年,在我省接受义务教育的随迁子女有149.2万人。各市县要坚持一视同仁,切实承担起公共教育服务责任,完善以居住证为主要依据的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入学政策,加快实现入学待遇同城化。

三要解决课业负担重问题。认真落实国家“中小学生减负30条”,研究出台我省减负实施方案。严格规范校外培训机构管理,坚决纠正超纲教学、提前教学、强化应试等不良行为,不能让“良心行业”变成“逐利产业”,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课业负担和考试压力。

补齐高等教育的短板。主要是解决高水平大学少、高水平学科数量不足、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基础薄弱的问题。

一要超常规建设一流大学。集中力量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加快建设“双一流”大学。西湖大学要成为社会力量办学的“金名片”、科研新模式的探路者、深化高等教育改革的先锋。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高校创建国内一流大学。

二要超常规建设一流学科。要深入实施一流学科建设工程,大力支持有条件的学科成为一流学科,力争到2022年,50个左右学科达到国家一流学科建设标准。

三要超常规建设一流博士点。要坚持量质并举,全力向教育部争取更多的博士点落户我省,集中力量打造具有全国乃至世界影响力的博士点。

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

加快完善教育评价制度。坚决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瘴痼疾,扭转教育功利化倾向,建立健全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科学评价学生,修订完善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办法,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全面评价。科学评价教师,逐步把教学质量作为教师职称评聘、绩效考核和收入分配的重要依据。科学评价学校,突出教育现代化指数,建立区域教育评价体系,创建一批现代化学校。

深化办学体制改革。民办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全省各类民办学校6700多所、教师15万人,分别占全省的45%23.5%。其中,民办中小学校617所,教师6万名,在校生93万人。要坚定不移支持民办教育。落实好民办教育促进法和我省民办教育“1+7”政策文件,大力支持注重社会效益、公益属性的民办学校,充分发挥民办教育对扩大多样化、个性化、特色化教育的作用。依法规范管理民办学校,主要是民办中小学校。近年来,部分地区出现了“家长宁愿花高价读民办、也不愿免费读公办”“民办学校门庭若市、公办学校备受冷落”的现象。相应的,公办学校的优秀教师大量流失,近5年流失的教师1万多名,借用到民办学校的教师约1万名。久而久之,家长焦虑,学生吃力,老师无奈,公办学校优质生源萎缩,破坏了教育生态。各级党委、政府要坚持教育公益属性,理直气壮支持公办学校,依法规范管理民办学校。要采取有效措施,坚决纠正“假民办”,坚决纠正违规给民办学校核编,坚决纠正公办教师带编到民办学校工作,坚决纠正民办学校五花八门的招生行为,严禁民办学校省内“挖墙脚”,切实防止民办学校过度冲击公办学校,维护良好教育生态。

加快完善高考综合改革。高考改革牵一发动全身,是“高风险改革”。要坚持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相统一,及时总结高考改革试点经验,深刻吸取高考英语加权赋分事件教训,保持定力、稳步推进,研究提出完善高考改革的方案,努力让考生满意、教师认同、社会认可。

建设“互联网+义务教育”示范区。今年,我们把全面推进“互联网+义务教育”列入十方面民生实事,要求推进1000所中小学校结对帮扶。到2022年,全省所有义务教育学校全部实现“互联网+”结对,结对学校“同师同法同培养”,推动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不断提高教育质量

教育的根本任务是立德树人。要加快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内涵式发展,落实教育公平和教育质量双重责任,承担育人和育才双重任务,聚焦心灵美和体魄壮双重目标,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力培养高素质人才。1936年,竺可桢校长在浙江大学开学演讲中提出两个著名问题:“各位到浙大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全省高校都要崇尚“竺可桢之问”,让大学生们带着“到大学来做什么?将来毕业后要做什么样的人?”这两个问题完成学业、走向社会,努力成为理想信念坚定、富有家国情怀、知识素养深厚、奋斗精神顽强、综合素质优良的有用之才。“双一流”高校要争当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龙头。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数字经济“一号工程”,加快打造“互联网+”科创高地和生命健康科创高地,大力支持浙江大学、中国美术学院、宁波大学提质发展,大力支持西湖大学、之江实验室、阿里达摩院提速发展,加快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省属重点高校和其他高校要成为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摇篮。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温州医科大学、浙江农林大学、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等12所省重点建设高校,要着力推进专业链与产业链对接、人才培养与区域发展需求对接、科技项目与支柱产业对接,培养更多跨学科、跨专业,创新型、复合型的人才。其他高校要坚持分类发展、错位发展、特色发展,加快培养各行各业的高素质人才,为我省实施富民强省十大行动计划、打好三大攻坚战、推进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建设等重大战略贡献力量。

大力培养高技能人才。职业院校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全面实施产教融合工程,推动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形成命运共同体,加快培养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浙江工匠。关键是要抓好政策创新和制度创新。加强政策创新,打通职业院校学生升学通道。积极推进中高职一体化,深化中职与应用本科一体化人才培养试点,建立健全普通高中与中职学校间学生互转、课程互通、学分互认等制度,基本形成职教、普教、成教一体的职业教育体系。加强制度创新,研究制定专题计划和政策措施,打通高级技工入大学深造晋升的通道。

突出抓好教师队伍建设。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是教育的基础工作。

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把师德师风作为评价教师队伍素质的第一标准,把严格的制度规定和日常教育督导结合起来,突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师德养成,拓宽教师文化视野,提高教师综合素养,建设一支敬重学问、关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的教师队伍。

二要加快提升教师素质。更加注重引进高学历、高素质的教师,确保2022年达到国家目标要求。

三要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政策。义务教育法明确:“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当不低于当地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各县(市、区)党委、政府务必引起高度重视,健全义务教育教师工资与当地公务员工资长效联动机制,结合当地实际尽快补上差距,确保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工资待遇平均水平。特别是要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的刚性要求:“在出台公务员普遍发放的奖励性补贴政策时,必须同步、同时、同幅度考虑义务教育教师”,努力让广大教师安心从教、热心从教。

强化教育工作保障

做好战略规划。抓紧出台浙江省教育现代化2035行动纲要和加快推进浙江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各地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将教育现代化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做到一起谋划、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落实,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

强化财政保障。一直以来,我省坚持把教育投入作为各级财政支出的重点领域优先予以保障。从总量看,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投入1572.5亿元,增长12.7%,是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第一大项目;从速度看,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投入近5年年均增长11.1%,远高于经济增长速度。但是,财政教育支出结构有待进一步优化。全省各级财政要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教育投入的政策,确保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确保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逐年只增不减。

确保校园安全。校园安全事关广大师生生命健康,事关千万家庭幸福安宁,学校安全工作一刻也不能放松。各级政府要落实校园安全工作责任制,切实加强师生安全教育和学校安全管理。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卫生安全,推广“阳光食堂、透明厨房”的好做法,坚决避免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发生,防范传染病传播蔓延。加强校舍安全建设,抓好不符合要求的校舍重建和加固改造工作。加强校园周边环境综合治理,强化治安和交通安全保障。加强校园安全隐患排查,提升突发事件应对处置能力,维护校园和谐稳定,确保孩子们吃得放心、学得安心。

(摘自中共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袁家军在全省教育大会上的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