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赢优惠y272net

综合新闻


“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社会实践纪实:追寻“真理的味道”,探索共富的路径



来源:宣传部、社会实践团队 作者:社会实践团队编辑:徐望时间:2022-08-19

编者按:浙外学子学习青年习近平“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爱国为民的家国情怀、勤奋好学的进取精神、吃苦耐劳的优秀品格”,围绕“喜迎二十大永远跟党走奋进新征程”暑期社会实践主题,以“青年学子学青年习近平”学习教育专项实践为载体,用实践厚植理想,用双脚丈量热土,学、思、践、悟青年习近平的优秀品格。学校特推出系列报道,记录青年学子在实践中的别样风采和青春感悟。


7月1日—10日,必赢优惠y272net“‘真理的味道’寻访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前往《共产党宣言》首个中文版首译地,也是思想家、教育家陈望道先生的出生地——义乌。团队在义乌市城西街道分水塘村开展系列活动,通过学习、宣讲、调研等方式,追寻“真理的味道”,探索共富的路径。


从学习到宣讲——品尝到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

抵达分水塘村当天,正值七一建党节。队员们实地参观了陈望道故居和展馆,聆听陈望道的成长故事,进而更清晰、生动地了解了“真理的味道非常甜”故事背后那些大家想追寻的答案——“是什么培育了陈望道?”“为什么陈望道是翻译《共产党宣言》的不二人选?”“为什么他能在短短几个月内完成翻译、出版?”队员们认真记录着笔记、观察着讲解员的讲解路线和细节,从“学习者”到“讲解者”,是队员们的实践目标之一,希望“真理的味道”走进更多人心里。

在讲解员的指导培训下,实践队员走上实践岗位,担任起了“讲解员”的工作职责。“从听到讲,是不一样的感受,只有把故事情感完整地、真切地读到心里,才能汲取到了其中的精神,更有信心、有能力讲好故事!”在不断地学习和一遍遍的宣讲练习中,实践队员们找到了和“真理的味道”同频的“钥匙”。讲解过程中,实践队员还培训了一个小小宣讲员——来自望道中学14岁的罗昊琳。他对自己成为望道故居宣讲员兴奋不已,他说:“我来自望道中学,以前也来过这里参观,但这次在这里做讲解员,我觉得非常光荣。

团队成员担任志愿讲解员。

从红色火种到共富传承——感受分水塘的脚步与魅力

2018年,义乌依托红色资源,在当地打造了一条13公里长的“望道信仰线”,成为义乌十条美丽乡村精品线之一,线路的终点就落在分水塘陈望道故居。近年来,分水塘村先后荣获全国生态文化村、省红色旅游教育基地、省美丽乡村特色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了解当地百姓对陈望道红色精神的理解和传承,以及近年来村镇发展、居民风貌的新变化,实践队员采访了村镇干部、当地居民、景区经营户以及参观游客,听他们讲述传承、弘扬红色精神的故事。


实践团队采访扎染手艺人周老师。

实践团队采访游客。

分水塘村支部书记陈仕杰在访谈中说道:“随着陈望道故居的保护开发和望道信仰线的建设,分水塘村的村容村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一个偏远的山村建设成了美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据介绍,2021年全年分水塘村接待游客将近20万人,如何打造可持续发展的文旅产业,是当前类似的红色景点面临的实际问题。通过寻访调研,实践队员了解到,分水塘村当前正在研究如何用好望道故居这一红色资源助力乡村振兴,实现村民共富。

在“百工坊”研学体验中心,实践队员们与中心创办者进行交流并对现场的小学研学活动进行观摩。据了解,中心定期开展研学活动,邀请当地具有代表性的非遗传承人和手艺人担任老师,为各地游客以及中小学生开展扎染、竹编、剪纸等研学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尝试挖掘与当地相关的传统文化,争取将户外活动引进进来,打造更多元的文旅产业。”

在百工坊二楼,实践队员巧遇了摄影师吴秉益,参观了他以义乌当地政府保障老年人用餐为主题的《老人幸福食堂》专题摄影展。他表示,他花费了5年的时间,踏访义乌50多个居家养老中心,拍了5000多张老人食堂的场景。“政府帮农村老人解决吃饭问题,老人每顿只需花2块钱就能吃上新鲜饭菜,这样的政策是惠及百姓的。”

吴秉益先生义务帮忙摄影。

实践感悟

骆筠胤:作为义乌人,我很小的时候就知道了“真理的味道”的故事,但是原来了解较粗浅。这次实践活动,我通过陈望道先生的多种身份从不同层面对陈望道先生、对“真理的味道”精神进行更加深入的了解学习。作为一名大学生和一名中共预备党员,我将努力把“真理的味道”精神铭记于心,并积极宣讲出去。作为新时代的青年,传承红色根脉,我们要坚持做下去,要做得更好。

罗希琳:通过在陈望道故居的学习探寻,在分水塘村的走访调研,我对红色文化与乡村振兴有了更多的思考。我们接触了各种职业的当地人,他们都乡村发展表现出强烈的责任感和自信心,这对我触动很大,也让我对村民共富有了更强的信心,也更激励我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用脚沾泥土的力度,传递情系民生的温度,把青春的汗水挥洒在希望的田野上。

鲍诗佳:在实践时,我们旁听了“百工坊”组织的研学活动,看到一群小学生在快乐的活动中学习扎染、编织,在动手实践中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史,我们要敬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如何传承、发展优秀的传统文化,离不开我们一代代人的传承与创新。作为小语种专业的学生,我希望发挥语言优势,把灿烂的民族瑰宝讲给世界听。

曹心雨: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革命传统资源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每一个红色旅游景点都是一个常学常新的生动课堂,蕴含着丰富的政治智慧和道德滋养。通过实践,我了解到当地人围绕红色文旅开发助力乡村振兴的努力。“真理的味道”的故事带来了望道故居的开发,改变了整个村的面貌,也带动了周边的发展。实践激发我们的斗志,我们将发挥青春之力,进一步讲好“真理的味道”的故事,书写乡村共富的故事。

付美先:这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我了解到陈望道先生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求学故事;了解到陈望道先生故居所在地分水塘村的风土人情,更亲身感受到当地村民发挥聪明才智,致力于乡村振兴和村民共富。我更加意识到实现共同富裕不是一句口号,它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共同参与、共同奋斗,只有这样它才能稳扎稳打、有序推进。

胡宇可:我们在走访时遇到了很多人,听到了很多故事。有人说“要有孝心,要爱党爱国敬业”;有人说“要踏实,要谨慎”;有人说“年轻人要有责任心,未来是要靠你们的”……身为大学生的我们,要经常参加社会实践,更加贴近生活,在一个又一个的鲜活故事中了解真实的社会,要将自己的所学所能转化为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团队名称:赴义乌“‘真理的味道’寻访调研”暑期社会实践小分队

指导老师:黄文璇(西语学院)

团队成员:罗希琳(21德语1班)、骆筠胤(20意语1班)、鲍诗佳(20德语1班)、曹心雨(21俄语1班)、付美先(21俄语1班)、胡宇可(21俄语2班)

摄影:社会实践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