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优秀教师是学校发展的主体力量,是学校的脊梁。他们有理想信念、道德情操、扎实学识、仁爱之心。他们坚持立德树人、潜心教书育人,在三尺讲台上,不辞辛苦,育三千桃李。
为更好地展示必赢官网教师风采,学校在“浙外学人”的基础上,新开辟“博士名片”专栏,陆续介绍必赢官网博士,分享他们的教学科研心得,弘扬他们的高尚师德,以更好地凝聚全校师生的力量,为把必赢官网早日全面建成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知名本科高校而奋斗。
袁圣婴,女,南京艺术学院博士,必赢官网艺术学院教师,主要研究外国美术史、西方美术理论、女性艺术史等。
著名旅美画家潘企群现代抽象艺术展上,橙色的灯光聚焦在一个角落,唯美灵动又壮丽雄浑的抽象绘画旁,一袭白裙和一架竖琴吸引了观众的眼球,一名女子轻抚竖琴,优美的音符萦绕在整个大厅,许多人似乎进入了另一个唯美的国度。这就是读博时的袁圣婴老师。
记者在采访袁圣婴博士之前,她刚带着班里的学生参观了日本女性艺术家草间弥生的展览。学生对展览的期待和作品的解读让她十分感动。在她看来,“学习艺术的同学需要走出自己固守的天地,拓宽眼界与知识面,多听讲座,多看展览。听听艺术家们的创作感想,听听艺术史学者们对艺术作品的研读以及对艺术现象的评说;看看艺术大师们是怎样通过作品表达自己,看看他们用不同材料、不同媒介所构建的精神家园。”正如普鲁斯特所说:“只有通过艺术,我们才能走出自我,了解到别人在这个世界看到了什么。有多少个敢于标新立异的艺术家,我们就能拥有多少个世界,尽管有些艺术家的生命之光已经熄灭,甚至已经熄灭了数个世纪,但却依然向我们传送着特别的光芒。”因而袁老师也希望将自己对待艺术的热情传递给每一位学生。
从本科到博士,袁老师的全部大学时光都在秦淮河畔的南京艺术学院度过。十年来,她一直坚持学习美术史专业,尤其对美术史中个别艺术家的个案探索感兴趣。“通过每一个独立的个体,在一次次与他们的思想与作品对话时都可以充分领略不同艺术生命的奇妙,近距离感受人类精神火花的绚丽。这也是我选择一直进行美术史研究的原因”,袁老师研究过许多艺术家,他们的思想都或多或少的影响着她。
袁老师在读书期间感悟最深的是坚持的力量,特别是在逆境中的坚持。“坚持”这个词看上去非常简单,但其实真正做到十分困难,这往往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让袁老师记忆最深的是博士论文写作的过程。对她来说,博士论文的写作是求学过程中最为艰辛的一段历程。从论文的选题,到论文的提纲,再到具体的写作,每走一步,每往前写一个小节,甚至一个段落都是在与时间赛跑。图书馆、食堂和宿舍成为她的三点一线,白天与黑夜间的作息分隔也显得不再那么分明。当天刚蒙蒙亮,她就来到了图书馆,首先要看文献、然后收集资料、最后再回顾一天所看的内容,重新整理思路。晚上她便对着电脑拼命码字,有时好不容易写出来一些东西,因为实在不满意需要删掉,按着退格键,看着光标一格一格向前抹去了辛苦写下的文字,她的心里五味杂陈。有时思路停滞带来的挫败和疲惫让她想放弃,然而回想到导师和家人一次次鼓励的话语,细细回味已经走过的路,跨过的坎,再翻看已经做满了标记的文献,写满了思路的稿纸,她重新打起精神继续写作。通过一年多的坚持,论文终于如期完成,她也顺利通过论文答辩。在撰写论文的这段时间里,她深刻体会到了坚持的力量,虽然这过程充满艰辛,但满载着收获。
谈及教学,袁老师认为“每一位学习美术的同学都应该始终对这个世界保持好奇心,对所有的学科,不论是设计、音乐、舞蹈、影视还是文学、语言学,甚至是医学、自然科学等等都应该有所涉猎,让自己的知识体系变得立体而又丰满。不要错认为自己学习了美术就被其限制了专业,限制了思想,相反,正是由于在新时代‘美术’边界的无限开放性让大家可以在不同领域间任意游走,感受不同学科与美术发生的碰撞,无限拓展自己的思维和世界。”
袁老师用自己的亲身经历告诉我们生活是无限可能的,每个人都应该怀揣梦想,万一实现了呢?
作者:中文学院学生张茜 责任编辑:樊朝刚
采访时间 2016年5月18日
点击页面右下角等图标,可以把文章分享至QQ空间、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微信朋友圈等。请扫描下方二维码,关注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