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是大学的重要标志,他们教书育人,更以其治学态度、精神品格丰富充实大学文化。
为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园媒体中开辟专栏,陆续介绍“浙外学人”,宣传展示他们的风采,介绍他们学问人生的多彩经历和至深感悟,弘扬他们的高尚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加快建设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多科性普通本科高校而奋发努力。
吴卫东,女,1967年11月出生,汉族,浙江舟山人,博士,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学教育、教师教育。现任师训干训办公室副主任,浙江省中小学教师与教育行政干部培训中心副主任。
担任浙江省教育学会理事、浙江省教育学会小学数学教学分会学术委员会副理事。完成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数项;在《教育发展研究》、《全球教育展望》、《课程教材教法》、《外国教育研究》等杂志发表论文十几篇;获得浙江省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浙江省第三届高校教学名师奖等奖项。
本色做人、角色做事、特色定位
我是一个幸运的人。我有幸出生在一个军人与教师结合的家庭中,军人给了我正直、公正的品格,教师让我学会关爱、宽容与思考。
由于母亲工作繁忙我五岁就跟着她踏入了校门,求学的经历是不断积累自信的过程,因为自己的每一次求学经历都是成功的。1984年我顺利地考入了原杭州大学教育系,开始了与教育的不解之缘。1985年的一天,教学论课的董远骞先生看着我笑颖颖地说:“小吴啊,你胖了!”在羞涩中我感到了长者的关爱,心想:“这位老师不仅学问好,而且关心学生,如果自己读研究生一定考他的。”这样的想法真的左右了自己的人生,1988年我顺利地考入了杭州大学教学论专业,董远骞、张定璋和裴文敏先生联合招收了我一个硕士生。裴文敏先生是我的论文指导教师,他的学识与人品至今仍在影响着我。
我有幸在大学阶段前往杭州市天长小学实习,当我满怀激情地上完第一课后,李承龙校长评价说:“这位学生有当教师的潜质。”也许当时的评价给了我第一份自信,我相信自己能成为一名好教师。抱着这样的自我认知,1991年我自信地踏入了浙江教育学院,开始了自己成为好教师的追求。
成为一个受学生欢迎的教师是个漫长的过程,它需要时间的打磨与经验的积累。初为人师时,自己也感到非常迷茫,面对全省各地有丰富教学经验的教师,我感到自己的教学内容太苍白,教学技巧太生涩,原有的自信被一点点剥蚀殆尽。所幸的是,我总是在自己成长的关键期遇到了关键事件与关键人物。当时,教育学院规定新教师一定要有下中小学锻炼的经历,我被安排在学军中学担任初中外语教师,自己在课堂中手忙脚乱的场景至今历历在目,但它让我积累了与中学生交往的经验。1993年,系领导决定,让我开设一门新课———《班主任工作研究》,并为我找了一位师傅,她就是全国模范班主任郭葆芳老师。我一次次被她的故事所打动,也渴望成为她那样优秀的班主任。1996年,系里又决定让我拜浙江省功勋教师———张天孝先生为师,由此开始了研究小学数学教学的历程。张老师对数学的痴迷,不仅深深感染了我,也让我对数学产生了感情。为了弥补自己知识的缺陷,我利用住在筒子楼的优势,不断地在茶余饭后向数学系的老师请教。当时的教案都是手抄本,前三遍我一定备详案。晚上在17平方米的家中备课成为最主要的生活内容。我想这样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教师成长的前五年的投入程度决定了他今后发展的高度。
1998年是我人生的又一个关键之年,在富阳的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移至浙江教育学院,中德合作项目给教育学院一个留学德国的名额,学院决定选派我前往德国进修,但前提是在我31岁时再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德语。当时,我的孩子才三岁,为了寻求事业的发展,我选择与大学德语系的学生一起经历德语学习的全过程,以便打下扎实的语言基础。那是一段艰辛的日子,为了与比我小十岁的同学们看齐,我通常陪孩子睡着后再起来夜读。前后两次前往德国学习进修,让孩子与爱人忍受了分离之苦。说实话,我并没有兼顾好家庭,尤其对女儿我怀有深深的歉意。只是我是个幸运的女人,因为我遇到了一位能理解、宽容、关爱我的先生。
1999年回国后我遇到了人生的关键事件,当时浙江省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主任徐颂列女士给了我这个小讲师一次为全国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组织一次参与式培训活动的机会,并介绍德国教师培训新理念。在几个不眠之夜后,我们设计的活动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引起了大家对教师培训形式的深深思考。这使我更加坚定了传播教师培训新理念的信念。2000年,教育部正在实施“跨世纪园丁工程”,浙江教育学院有机会承担一个培训项目,由于我把德国的教师培训理念运用于小学数学教师的培训,设计了与众不同的培训方案,为学院赢得了承办国家级培训的机会。在领导的关心与老师们的共同努力下,国家级培训班得到了教育部师范司的指名表扬,也让我对教师培训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要想成为优秀的教师培训者,首先必须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教学水平的提升源于不断的自我反思与他人的品评。每次教学活动我总是作两方面的反思,一是我成功的要诀是什么?二是我失败的原因何在?提炼成功与总结失败同等重要,因为你只要把成功的要诀有意识地提炼为教学策略,并不断重复实践,就能不断获得成功。我追求的是氛围宽松、关系和谐、智力激荡的课堂,因此,每次与学生的初次接触,我总是通过幽默的自我介绍,打出第一张形象牌,迅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事实上,课堂教学从某一视角看,它就是师生沟通的过程,只关注自身的教学内容,而不关注学生的学习情绪的教学是低效的教学。因为,真正有效的教学是一颗心灵对另一颗心灵的激发与启迪。对失败的关注不妨借助他人的智慧,我总是由衷地感谢能对自身的教学提出质疑的学生,因为他帮助你更加严谨地思考。而真正成功的教学是源于对学生的爱与尊重。不高高在上,不以身份压人,是我与每位学员沟通的立足点。这不仅包括与他们倾心地朝夕相处,让他们在课堂上成为教学专题的主角,还包括当他们有困难时热情地伸出援助之手。记得一次三八妇女节,我送给每位女学员一支玫瑰花,代替他们的先生传达爱意,使她们在暖暖的感动中,更安心地投入学习活动。
任何投入了智慧与感情的活动都会让人产生乐趣。在教学过程中,当你的思想得到他人的回应与共鸣时,自己的激情就会不断地被激发,智慧的火花不断地闪烁,当你淋漓尽致地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终于收获了别人对你的认可、尊敬时,那种精神上的愉悦美妙无比。记得我在常山的一次支教活动后,六位学生手捧六束鲜花,恭恭敬敬地表达他们的敬意时,我只能用泪水与笑容传达我的幸福感,这种感动远不止一次。
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培训者还需要不断创新、求异,挑战自身的能力极限。我是一个喜欢求异的人,不愿意简单的重复。而不断挑战自我、求异求新的直接动力源于我的学生们。我真的很有幸能与浙江省的优秀教师们结下师生缘。他们自身的不断追求与强烈的求知欲望促使我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在工作中创新。1999年,从德国迪林根教育学院回国后,恰逢国家级培训给了我一次难得的机会。那时,我把德国迪林根教育学院与浙江教育学院的教师培训作了个案的比较,发现“主题”与“反思”是我们值得借鉴的关键词。2001年,从美国教师培训的经验中,我又发现了另一个关键词就是“参与”。我把“主题.反思.参与”这一模式运用于浙江省的“5522”培训工作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并于2005年获得了浙江省高等教育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此时,我觉得自己对教师培训的思考似乎已失去了灵感,因此,2004年,我考入华东师范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继续前往德国学习进修。2007年,浙江省启动了农村欠发达地区学科教师培训计划。我们几位有志于教师培训的组班教师们共同探讨实践新的教学模式——“诊断.反思.实践”,以凸现教师培训的针对性与实效性。幸运的是,现在已不再是我一个人在思考培训的模式了,我想我们会渐渐形成组班教师团队,以团队力量继续创新教师培训模式。2008年,我有幸获得浙江省第三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之后,我们开始尝试开展培训者培训研究,首次提出了教师培训师的概念,并于2009年成立了理想培训团队,团队把参与式培训的理念运用其中,构建了教师培训师的专业素养体系与培训课程体系,并受邀为江苏、广东、福建、重庆、北京等地的培训者组织培训师培训。2012年,我们有机会承办全国高校英语教师与英语教研员培训者研修班,我们尝试把理想培训团队的理念与培训形式运用其中,努力成为必赢优惠y272net的培训品牌。
2010年学校改制转型以来,如何把教师培训的成功经验运用于教师教育的各个领域成为我关注的焦点。2012年,我们成功申报了省级重点学科《课程与教学论》,以学科建设为平台,我们团队认为本着国际化与实践性的两端追求,把重点学科建设成国际化、实践性的特色学科。
在我的职业生涯中,最值得自豪的是自己拥有了一批优秀的学员。在我的学生中已经涌现出25位特级教师。但我坚信一句话,特级教师并不是培训出来的。事实上,他们能入选省级培训,就表明了他们的实力。我的价值可能是在他们人生的成长路上搭建了自我展示、共同实践、相互交流的平台。我总是暗示自己是个幸运的女人,在人生最美好的季节里遇到了一群最精彩的人。每一个人都是一本值得你去细细品味的好书。孔宪铎有句名言:the best way to learn is to learn from the best(学习的最佳方式是向最棒的人学)。他们的求知热情、敬业精神、人际智慧不断地激励我去学习、去创新。在我与他们一次次倾心的长谈中,我也不断地反思自身的角色职责,不断努力去追求自身的职业理想。
2012年,我的人生进入了转折期,我的身体让所有关心、爱护我的人担忧,他们劝我停下事业的脚步,更好地关爱自我。但我始终有一种时不我待的感觉,我想使自己的生命更加富有意义。我相信自己的乐观精神与平和心态会战胜疾病,完成自己的职业理想。
人最幸运的事莫过于能做自己喜欢做的事,并从中体验到成就感与幸福感。用一种理论来描述我的人生感悟:那就是“人生三元色理论”,即“本色做人、角色做事、特色定位”。我相信成功与幸福的人生掌握在我们自己手中。
人生赠言:成功永远是优秀的副产品 教育就是不断发现人潜能的过程
相关报道:
桂清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