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名师是大学的重要标志,他们教书育人,更以其治学态度、精神品格丰富充实大学文化。为更好地营造育人环境和校园文化,我们在校园媒体中开辟专栏,陆续介绍“浙外学人”,宣传展示他们的风采,介绍他们学问、人生的多彩经历和至深感悟,弘扬他们的高尚精神,以激励全校师生为加快建设国内知名外语特色鲜明教育品质一流的应用型高校而奋发努力。
孙绵涛,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必赢优惠y272net特聘教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主任。1991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现任教育部设立教育法制与教育政策调研协作基地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民族地区教育评价重点研究基地学术带头人、教育部政策法规司咨询专家、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现代教育管理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效能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管理学科专家组成员、国际多家教育学术杂志的编委等。
主要从事教育和教育管理基本理论、教育政策法规、教育行政与教育效能,教育治理与教育组织行为等领域的研究。出版中英文著作37部,发表中英文论文250余篇。主持完成国家级课题25项,30项科研成果获国家级和省部级奖励。多次应邀参加或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国家重大教育政策与法规的调研、起草和修订工作。另著有《古林斋吟稿》等诗集4部。
孙绵涛在教育治理与国家高质量教育发展国际高端论坛上致辞。
古稀不忘南方土,浙外启航新征程
时值杭城酷暑,烈日灼灼,流金铄石。走进望院C124,却书香四溢,沁人心脾,精神矍铄的孙绵涛教授正伏案认真工作。
孙绵涛曾扎根东北近二十载,一直坚守在教育领域。2021年6月,孙绵涛加盟必赢优惠y272net,开始了他与浙外的故事。
在学校构建“三地四域”战略布局,推进高质量内涵式发展的关键期,孙绵涛对学校“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及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的定位也有着深入的思考和认识:“‘三地四域’战略布局不仅科学可行,更是充满前瞻性。”他认为,“三地”与“四域”在内容上相互交叉、建设上相互支撑,充分体现了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以及浙外的办学定位和办学特色。浙江的发展需要国际化人才,更需要智囊高地和国际文化交流,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理应在这些方面有所担当,有所作为。
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孙绵涛紧紧围绕学校战略重点,勤耕不辍。虽年逾古稀,但是在他的工作计划里,没有周末、没有节假日。写论文、著书、指导课题……他在办公室一待就超过12小时,望院C124常常是整个楼熄灯最晚的。“望院C124就是我的家。”孙教授朴实地说。
初到岗时,孙绵涛就面临着目标任务重与人员、资金紧缺的矛盾。责任重、压力大,但这位饱含教育热情的学者并未被眼前的困境折服,他深知,做好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凸显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社会价值的关键抓手。于是,他带领团队多方调研、多次研讨、多种尝试,最终开辟了一条适合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发展的新路子。
“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在推进学校内涵式发展和加快实现‘三地四域’战略布局,服务教育强省,助力‘两个先行’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孙绵涛以系统观念科学谋划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发展路径,采用与教育学院“依托一套班子、两块牌子”的运行模式,以科学研究为基础,成立教育治理理论与评价研究所、高等教育治理研究所、基础教育治理研究所、学前教育治理研究所、家庭教育治理研究所、全球教育治理研究所、数字化教育治理研究所、可持续发展教育治理研究所等8个研究所,推动科研成果转化,为区域教育治理提供相应社会服务,构建起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的新体系。
良好的学术氛围是产出高质量学术成果的重要前提。孙绵涛带领团队成员设立了“区域教育治理中的政府职能”“学校发展与现代治理”“校长专业化发展与治理能力提升”等三大研究方向,并为每个研究方向的团队和个人量身定制了“四年研究计划”。为了让规划落实落地,他组建了“区域教育治理”学术攻关团队,借力团队,把青年教师“璞玉”变“美玉”。他还以身示范,每天坚持读经典著作、写学术论文,每周组织召开1-2次学术沙龙活动,与青年教师一起探讨课题申报与论文写作,引导青年教师做持久而系统的学术研究,形成“坐得住、看得进、想得深、写得出”的学术精神和学术性思维。“现在老师们的科研积极性很高,参加学术活动很频繁,他们也会经常跑到办公室与我交流,这正是我希望看到的学术氛围。”孙教授欣慰地说。为抓牢暑假“黄金期”,孙绵涛带领团队分秒必争。“围绕三大研究方向编写著作,筹办《中国教育治理研究》集刊,筹备全国教育治理论坛,冲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攻关项目……这些都是孙老师给我们布置的‘学期作业’。”团队成员吴亭燕博士笑着说。
不畏山高路远的跋涉者,山川回馈以最奇绝的景色。短短1年,孙绵涛及其团队成员获得了省级及以上科研成果奖4项、科研项目24项,横向课题50项,出版著作13部,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1篇,被省级及以上政府部门采纳的应用性研究成果12项。
孙绵涛还计划成立“学术共同体”小组,吸纳有志于从事学术研究的师生加入。“我希望通过‘学术共同体’的学术思维训练,提升师生的学术研究识别能力,发挥好科研机构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他认为,科学研究始终要围绕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做好其理论支撑。教师要加强理论研究,要教给学生真学问、真本领,这样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凸显人才的社会价值。孙教授潜心治学的精神不仅启发了青年教师,更是深入学生心中。来自“国际化卓越教师培养创新实验班”“未来教育家创新实验班”的同学们,深受孙教授《康德哲学经典导读》课程影响,纷纷加入孙教授组建的康德哲学经典研读学习小组。“孙教授带领我们从句读、段读开始,再到整篇、整本地读,这种读书方式不仅让我走出了阅读舒适圈,而且也为我打开了一扇重新发现世界的窗,使我得以重新思考知识,重新看待自我。”小组成员、19汉语言文学(师范)1班韩煜洁如是说。
孙绵涛与“康德哲学经典研读学习小组”成员。
创新服务开新局,科研反哺教育田
“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改革和治理效能提供智力支持,成为向国内外展示浙江基础教育治理特色经验的重要窗口。这是我们的服务定位,亦是奋斗目标。”谈及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的发展定位,孙绵涛表示,对内要强化学科建设,提升学校教师科研水平,对外则要打响浙外社会服务品牌,用科研成果反哺浙江教育强省建设。
为发挥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的智库作用,助力浙江省基础教育治理水平提升,孙绵涛探索、凝练出“宏观中观微观相结合,注重内生性探索”的教育发展路径。他表示,内生性发展模式与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三大研究方向紧密相连、相互呼应,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以“内生性成长(发展)模式”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提供服务,是贯彻落实省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助力浙江省基础教育质量提升的生动体现,有利于形成共同话语体系和共同研究模式。“我们开展的海盐县面向教育现代化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内生性成长研究项目就是运用内生性成长(发展)模式为区域(宏观)、学校(中观)、校长/教师(微观)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优质服务。”孙教授阐释道。
孙绵涛及其团队出席海盐县面向教育现代化教育家型校长/教师内生性成长研究项目启动仪式。
教育治理研究中心以科研成果转化推动社会服务,目前为浙江省基础教育提供的服务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外导发展式,即必赢官网教师以自己成熟的研究理论来指导中小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具体可以分为教育培训、培训项目两种形式。二是内生性发展式,即必赢官网教师深入中小学参与学校改革过程,挖掘学校中先进的教育教学思想并进行总结凝练,帮助中小学形成系统的理论与实践操作体系。三是合作办学,即联合地方共同办一所学校,用外导发展式、内生性发展式两种模式引领该校进行教育教学改革。
孙绵涛在温岭市小学校长治理理论与治理能力提升培训班讲座。
等风来,不如追风去。一年来,教育治理研究中心积极走出去,拓展服务路径,先后与海盐县教育局、天台县教育局、天台县始丰中学、温岭市实验学校、泰顺县教育局等单位达成合作,将团队专业所长运用于一个又一个“教学改革实验”中,为助推教育共富,打造山区共同富裕“重要窗口”贡献浙外力量、彰显浙外担当。
省第十五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更大力度建设教育强省,率先实现基础教育均衡优质、高等教育高水平普及”,为贯彻落实省党代会精神,推进学校高质量内涵式发展,孙绵涛带领团队携手奋进,紧紧围绕学校“三地四域”战略布局和中心“四年研究计划”,全力提升科研水平,不断开辟社会服务渠道,以科研创新提升社会服务水平,积极投身“两个先行”。“接下来的重点任务就是推动省级‘教育治理研究’教育智库、重点研究基地、一流学科、硕士学位点等目标落地。”孙教授介绍说,团队将严格按照中心制定的研究计划,在课题立项、权威期刊发表文章、重量级出版社出书等方面狠下功夫,力争取得重要突破。
“小和山峰蔚蓝天,西溪绿道云水间。寻语新声望院起,滚滚钱江大潮连。”这是孙教授第一次参加学校教育治理研究中心全体人员暨教育学院学术骨干团队会议时写作的诗。他不仅是取得累累硕果的教育家,更是把工作变得诗情画意的学者。《诗意的学术殿堂》《古林斋吟稿》等诗集都是他跋山涉水、勤奋耕耘的生活写照。初心不与年俱老,奋斗永似少年时。在教育路上,他仍捧着一颗赤诚之心,竭尽所能,发光发热。